上海:玉兰绽新彩 启幕城市IP新纪元
3月16日,2025上海市民绿化活动月暨白玉兰文化主题活动在闵行文化公园拉开帷幕,标志着上海市花经济与文旅消费融合迈入新阶段。作为开幕式重头戏,“白玉兰文化客厅”项目正式发布,同步推出覆盖全市的打卡线路图,以创新“文化+产业”模式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城市IP,助力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白玉兰IP突破花期限制,构建城市文化新符号
活动现场,“白玉兰文化客厅打卡线路图”首次亮相,通过“白玉兰+特色空间”模式,串联起10余处特色文化空间,形成“点线面网”全域联动。现场通过“非遗×白玉兰”“文创×白玉兰”“芳香×白玉兰”三大主题,展现了琉璃、绒绣、瓷器、艺术手作、动漫IP等一系列以白玉兰为设计灵感的非遗文创作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
“我们突破白玉兰花期短暂的物理限制,通过文化符号的永续运营,让市花经济实现全年价值转化。”梦享联合智库创始人、白玉兰文化客厅联合策划人蔡励才介绍,白玉兰文化客厅不仅是展示平台,更是链接非遗传承人、设计师与品牌的产业孵化器,构建开放共创的生态系统。
三位一体战略激活消费新场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白玉兰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战略部署,白玉兰文化客厅项目创新构建“空间×内容×流量”三位一体发展矩阵,以资源整合与跨界闭环为突破口,打造消费升级新引擎。
项目首批示范点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以“城市美育”为核心,将白玉兰文化客厅深度融入“市民艺术夜校”体系;一尺花园(香樟花园店)打造沉浸式白玉兰消费场景,联动音乐沙龙开拓夜间经济;练塘古镇依托百年白玉兰古树,以“戏剧+文旅”激活古镇资源;汪怡记·考亭书苑茶馆则研发白玉兰茶品、香品及文创,塑造南京东路白玉兰文化消费新地标。蔡励才强调:“我们通过场景再造,让文化消费突破物理边界,形成‘白天观景、夜间演艺、全年体验’的立体格局。”
ESG理念赋能可持续发展
项目将联合国SDGs目标深度融入发展框架,计划联合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非遗技艺传承,举办ESG主题公益活动。蔡励才透露:“2026年适逢市花命名40周年,推动白玉兰IP成为上海对话世界的文化名片。”
市花经济撬动城市软实力升级
随着“白玉兰文化客厅”超级引擎启动,上海正探索从“景观绿化”到“文化资产”的转型路径。蔡励才总结道:“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包装,而是通过IP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白玉兰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消费、可传播的城市体验。未来三年,我们将见证市花经济与夜间经济、她经济、Z世代消费等新业态的深度融合。”
通过挖掘白玉兰的文化内涵,激活消费新场景,促进艺术与城市精神的融合,最终推动新海派人文精神的回归与焕新。这场以城市之花为媒的产业升级已蓄势待发,期待在花香中感受上海城市IP的焕新蜕变。